盐田千春:比线更远的痕迹
2023-03-07
胡凌远

编织、纺织几世纪以来一直围绕着女性。乐府民歌《木兰诗》里谈及木兰当户织。中国古神话里和人类相爱的天孙是天上的一名织女,又象征着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恒星织女星。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女性掌握着娴熟的编织技能。任何纺织材料经由她的巧手总能成为不同的编织物。倘若她朝着艺术领域前进,这些材料会自然的落入她的视野,用以探究自身、生命、社会、自然等宏观议题。尽管纺织品曾被西方艺术排除在外,但经由女性先驱的运动,它踏入了美术经典——不再限于性别范畴。进入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纱线就构成了无可比拟的意义,通过反复的缠绕和编织牵扯出她无法回避的记忆和情感。而在不少艺术家如启发盐田千春的波兰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Magdalena Abakanowicz),荣获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终身成就奖的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库纳都能看到她们对不同纤维材料的运用。


 640.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安装视图, Templon画廊,纽约。拍摄: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1992年,盐田千春在日本京都精华大学美术部学习油画,之后几年开始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她的大型沉浸式装置艺术。毫无疑问,身处网状里的创作环境是截然不同于二维平面的,那是一种“在空中画画”的感觉。但纸本上构成画面的点线面同样可以延续在盐田千春的装置里:定在地面和墙体的线形成点,线与线的缠结、钩织成为不规则的块面,最终成为空间。浩大又繁琐的工程令人咂舌,也刻画出女性的耐力、定力、想象力和实践力,并不亚于绘画的精雕细琢。

 

640 (1).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在Templon画廊展出的《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里,定在地面的白纱线如同爬山虎的触角,不断攀爬,覆盖了整个展厅空间形成了装置《Human Rhizome》(2023)。人们行走其中观想艺术家的思想结晶就像乘坐扁舟在欣赏岩洞风景。撰有德文的书页和图纸放在纱线里定格出“福尔马林”式的保鲜和冻结效果,令人停住片刻的同时又揭示了盐田千春的生活印记。相比较其他作品里缠绕的空白纸,这些印有图文的书页告诉了我们,柏林是她的另一个故乡——她曾在这里遇到自己的爱人,组建了家庭,并在此生活和工作至今。家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这种温馨且庞大的私人情感化为了她作品里的另一助力,正如她以家人的双手为模型所制作的雕塑。

 

640 (2).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盐田千春依据展厅空间和作品结构耗时两周完成的另一件特定场域作品《The Web Above Our Live》(2023)采用了红纱线。无数从天花板垂落而下的线,围绕着数个高低不一、互相接连的编织物。它们形同网兜,暗示出女性特征。镂空花纹经由灯光的穿梭在地板上形成图案。青铜制成的双手放在正中心,微微张开呈一种托物形式,接住了从天花板落下的最长的一个编织物。繁杂的线构成一张巨网连接着不同文明和地域。你会由此联想到东亚宗教里的仪式与场景,巫神正在使用特定的器物来解脱某种生命或者来与天上的神灵相通。相连的红线作用着双手向世人宣告,身体的物质性终将被死亡终结,而人的精神却可永存。对神道(Shinto)的日益信仰赋予了盐田千春在作品里凝聚的无形能量和魔力。对自我艺术的个人化强调使得她将内心体验,如“恐惧是制作艺术的必要条件”如实的传递给观者。黑纱线缠绕着白裙形成的黑白视觉,如同静默的影像渲染出一场直抵人心的诡异幻境,堪比日本恐怖电影里营造的心理氛围。这唤起了人的某种感知并摇摆在恐惧与非恐惧之中。黑线又如一场迷雾模糊了白裙的具体模样,令它散发出洁白且神圣的气息,如此完美无瑕,却透露出有关女性的命运——身处束缚之中却有着挣脱的力量。与其它小型装置里的物品一样,它是盐田千春从其他地方收集而来的。这些人类的遗留物被她称为“第三层皮肤”。它们继续了盐田千春的“不存在中的存在”理念,同时倾诉着漂泊海外的人“将自身身体作为唯一的真正财产来生活”的思考。

 

640 (3).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640 (4).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盐田千春曾表示,白是纯洁的体现,在日本又与死亡有关,而黑则是黑夜或宇宙。红有着不可言喻的的视觉力量,对她来说则象征着血液、身体和人类关系。与红相关的物体如红颜料、红液体、鲜肉等等也一直被各类艺术家们所偏爱。比如中国行为艺术家张洹用鲜肉包裹自己(《我的纽约》),抽象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使用大面积红色进行创作。包括盐田千春早期的行为作品里红色就已显现。她将红瓷漆洒满全身然后与它融为一体,拍成了行为影像《成为绘画》(Becoming Painting, 1994);还有《地球和血液》(Earth and Blood,2013)里被涂抹和浸满土坑的红色液体,呈现出对宇宙和自身的思考。这也显露了古巴艺术家安娜·门迪埃塔(Ana Mendieta)的身影。有则有趣的故事是,盐田千春起初是想跟古巴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学习,但无意弄混了名字,师从了古巴裔美国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 )。尽管盐田千春现在已经不再依靠身体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但身体符号仍被隐性的以其他方式出现,比如亲力亲为的编织行为,裙子的轮廓,手部雕塑,还有绘在纸上以红线相连涌动宇宙的小黑人。

 

640 (5).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在经历2017年的卵巢癌复发和再次治疗后,盐田千春重新拾起了画笔并且不再注重技术性的表达。展出的这系列纸本绘画《连接宇宙》(Connected to the Universe,2022-2023)是对个人感受的一种记录,如同私人日记,虽没有沉浸式装置的震撼性,却充当了另一个进入盐田千春内心世界的入口。红纱线仍被运用在纸本上有着交流、互动和连接的作用——施以在内在宇宙与外在宇宙之间。而在《无尽线》(Endless Line,2022)里红线充当了笔下的线条,形成平面的网络图。结合她作品里的私人化,画面成为被放置在显微镜下的神经元,暗喻出汇聚在记忆里的情感,如恐惧、焦虑、悲伤。

 

640 (6).jpg

《盐田千春:生命的痕迹》(Signs of Life)展览现场, Templon画廊,纽约。摄影:Charles Roussel 。图片由Templon画廊提供


和柔软的纱线不同,小型雕塑里的黄铜线可被视为属性与特征相异的“线”材。它们在反复缠绕里模糊了自身踪迹并塑造了“存在”的无形概念。手臂部分,船体和裙子都以铜铸造,它们是可见的物质象征,相比较之下,铜丝则象征了消亡后的无限和长存。《存在状态》(State of Being,2022)令人想起她的大型装置《不确定的旅途》(Uncertain Journey,2019)。不同的是,前者是用铜打造的船身,其中的铜丝逐渐堆积成小山;而后者是通过金属框架建造了简易船形,红纱线从中升起覆盖住整个上空。在空间上完成由地到天的联系。这种形式形同古人与天的交流,对生命和宇宙等的思考。在所有的追问里,人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32.png


盐田千春197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自1999年以来一直在柏林生活和工作。以她的作品为主题的个展包括2018年在京都博物馆(日本)、哥德堡艺术博物馆(瑞典)、南澳大利亚艺术馆、阿德莱德(澳大利亚)和巴黎Le Bon Marché(法国);2019年在柏林Gropius Bau(德国)和东京森美术馆(日本);2020年在Fondazione Merz(意大利)、Musia、罗马(意大利)和Muzeum ?l?skie w Katowicach(波兰)。2021年,她的作品还在韩国第13届光州双年展基金会展出,并且参加群展STILL ALIVE, Werke aus der Shenkung Sammlung Hoffmann展出在Albertinum(德国),里约热内卢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巴西),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德国),惠灵顿国立博物馆 (新西兰), 十和田市现代美术馆,青森市(日本), Domaine de Chaumont-sur-Loire (法国),Kenj Taki 画廊,名古屋市(日本)和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2022年,她的作品在日本爱知艺术中心,科索沃Manifesta 14,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和西班牙莱里达的Complejo Industrial La Plana del Corb, Balaguer的Planta Project展出。德国的Schowerk Sindelfingen也在举办她的个展,直到2023年10月8日。